纵隔淋巴结钙化是什么意思

纵隔淋巴结钙化是指纵隔内淋巴结因炎症、结核或肿瘤等疾病导致钙盐沉积形成的影像学表现,常见原因有结核感染愈合期、组织胞浆菌病、矽肺、转移性肿瘤治疗后以及结节病。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是纵隔淋巴结钙化的常见原因。当结核病灶愈合时,巨噬细胞吞噬坏死组织后形成钙化灶。此类患者多伴有低热、盗汗病史,胸部CT可见多发斑点状高密度影。临床需结合结核菌素试验和痰培养确诊,活动期需规范抗结核治疗。
真菌感染引起的纵隔淋巴结钙化多呈分层状或同心圆样改变。该病常见于免疫功能正常者,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部分可能出现咳嗽、胸痛等非特异性表现。血清学检测组织胞浆菌抗体可辅助诊断,通常无需特殊治疗。
长期接触二氧化硅粉尘可导致淋巴结蛋壳样钙化。这种钙化特征性地分布在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周边,呈薄环状高密度影。患者多伴有职业暴露史和肺纤维化表现,需脱离粉尘环境并进行呼吸功能锻炼。
甲状腺癌、骨肉瘤等恶性肿瘤转移至纵隔淋巴结后,经放疗或化疗可能形成不规则钙化。这类钙化常伴有淋巴结结构破坏,需通过病理活检明确原发灶。治疗需针对原发肿瘤制定综合方案。
结节病晚期约5%患者可出现淋巴结粗大钙化,多呈斑片状分布。患者常伴有多系统受累表现,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升高是重要实验室指标。无症状者通常无需治疗,重要脏器受累时需使用糖皮质激素。
发现纵隔淋巴结钙化后应完善胸部增强CT检查明确特征,结核菌素试验、肿瘤标志物等实验室检查有助于鉴别病因。日常生活中需保持规律作息,结核患者需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矽肺患者应戒烟并避免呼吸道感染。钙化灶本身通常无需处理,但需每6-12个月复查胸部CT观察变化,若出现新发咳嗽、咯血等症状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