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关节炎需要做什么检查 四个检查了解骨性关节炎情况

骨性关节炎的诊断通常需要关节X线、磁共振成像、关节液分析、血液检查四种检查方式。
关节X线是诊断骨性关节炎的基础检查,能清晰显示关节间隙狭窄、骨赘形成等特征性改变。早期可见关节边缘轻度骨质增生,进展期出现关节面下骨质硬化,晚期表现为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甚至消失。该检查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的优势,但对早期软骨损伤敏感性较低。
磁共振成像能多平面显示关节软骨、滑膜及周围软组织病变,对早期骨性关节炎诊断价值较高。可观察到软骨变薄、表面缺损等细微改变,同时能检测骨髓水肿、滑膜增生等伴随病变。该检查无辐射损伤,但检查时间较长且费用较高,通常作为X线检查的补充手段。
通过关节穿刺获取滑液进行理化性质检测,典型表现为淡黄色透明液体,黏稠度降低,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关节液分析可排除感染性关节炎和晶体性关节炎,同时检测炎症标志物有助于判断病情活动度。操作需严格无菌技术,存在少量出血或感染风险。
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检测项目,主要用于鉴别诊断和评估全身炎症状态。骨性关节炎患者通常显示正常或轻度升高的炎症指标,若类风湿因子阳性需警惕类风湿关节炎可能。血液检查不能直接诊断骨性关节炎,但能排除其他风湿性疾病。
确诊骨性关节炎后需注意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荷,建议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日常可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增强关节稳定性,避免爬山、爬楼梯等加重膝关节磨损的活动。饮食方面适当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有助于骨骼健康,疼痛发作期可采用热敷缓解症状,但持续关节肿胀或夜间痛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