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踝关节扭挫伤

踝关节扭挫伤是指踝关节周围韧带、肌腱或软组织因外力作用导致的损伤,多由运动不当、路面不平或外力撞击引起。
踝关节扭挫伤最常见的是外侧韧带损伤,尤其是距腓前韧带。当足部内翻时,外侧韧带受到过度牵拉,可能导致韧带部分或完全撕裂。损伤后会出现局部肿胀、瘀斑和压痛,严重时可能伴随关节不稳。急性期需遵循RICE原则(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后期可进行康复训练增强韧带稳定性。
踝关节周围的肌腱如腓骨长短肌腱可能在扭挫伤中受累。肌腱损伤通常表现为活动时疼痛加剧,特别是足部外翻或内翻动作。轻度肌腱损伤可通过制动和物理治疗恢复,严重肌腱断裂可能需要手术修复。康复过程中需逐步恢复肌腱的柔韧性和力量。
严重踝关节扭挫伤可能合并骨性结构损伤,如距骨或腓骨远端骨折。这类损伤疼痛剧烈,负重困难,可能出现明显畸形。X线或CT检查可明确诊断。无移位骨折可通过石膏固定治疗,移位明显的骨折需手术复位内固定。康复周期较长,需循序渐进恢复关节功能。
踝关节扭挫伤后局部软组织会出现炎症反应,导致肿胀和疼痛。急性期肿胀可能限制关节活动,慢性期可能形成粘连影响功能。早期可通过冷敷减轻肿胀,后期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物理治疗如超声波或电疗有助于消肿和软组织修复。
反复踝关节扭挫伤可能导致慢性关节不稳定,表现为容易反复扭伤和关节松动感。这与韧带松弛、本体感觉减退和肌力不平衡有关。治疗包括肌力训练、平衡练习和支具保护,严重不稳定可能需韧带重建手术。预防复发需加强踝周肌肉力量和神经肌肉控制训练。
踝关节扭挫伤后应避免过早负重活动,恢复期可进行非负重关节活动度练习。穿戴护踝或弹力绷带提供支持,选择鞋帮较高的运动鞋减少再次受伤风险。均衡饮食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有助于软组织修复,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担。若肿胀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反复发作,应及时就医排除严重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