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过缓是怎么引起的 这几个原因可致心率过缓

关键词: #心率
关键词: #心率
心率过缓可能由窦房结功能减退、药物副作用、迷走神经张力过高、甲状腺功能减退、心肌缺血等原因引起。
窦房结是心脏正常起搏点,随年龄增长可能出现纤维化或退行性改变,导致起搏频率下降。这类患者常伴有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需安装心脏起搏器。心电图检查可见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
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心血管药物可能抑制心脏自律性。洋地黄类药物过量也会引发显著心动过缓。出现药物相关心率下降时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
运动员或长期锻炼者常见生理性迷走神经亢进,睡眠中心率可低至40次/分。病理性迷走神经亢进多见于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突发意识丧失前常有心率骤降。
甲状腺激素不足会降低心肌细胞代谢活性,表现为心率减慢、畏寒、粘液性水肿。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是诊断依据,需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
下壁心肌梗死易损伤窦房结供血动脉,急性期可出现严重心动过缓伴低血压。慢性冠心病患者心肌纤维化同样会影响心脏传导系统,运动负荷试验有助于明确诊断。
日常应注意监测静息心率,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引发晕厥。适量补充富含辅酶Q10的深海鱼类有助于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太极拳等温和运动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冬季注意保暖防止寒冷刺激加重心动过缓,出现黑朦、晕厥等症状需立即心内科就诊。长期心率低于50次/分钟者应避免驾驶和高空作业,定期复查动态心电图评估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