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肌酐偏低的原因及危害有哪些

血清肌酐偏低可能由肌肉量减少、蛋白质摄入不足、妊娠期生理变化、肝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原因引起,长期偏低可能导致肌肉萎缩、代谢紊乱、营养不良等危害。
肌肉萎缩或长期卧床患者因肌组织代谢减弱,肌酐生成减少。需通过渐进式抗阻训练如深蹲、弹力带练习刺激肌肉合成,合并补充乳清蛋白等优质蛋白。
长期素食或极端节食者易出现必需氨基酸缺乏,影响肌酸磷酸代谢。建议每日摄入1.2-1.5g/kg体重的蛋白质,优选鸡蛋、鱼肉等生物价高的食物。
孕妇血容量增加导致肌酐稀释性降低,属正常生理现象。需监测尿蛋白及血压排除子痫前期,保证每日70g以上蛋白质摄入。
肝硬化患者合成肌酸前体能力下降,可能伴随黄疸、凝血异常。需限制动物脂肪摄入,补充支链氨基酸制剂改善蛋白质代谢。
甲状腺激素过量促进肌蛋白分解,常伴心悸、消瘦。应选择高热量高蛋白饮食,每日增加300-500kcal热量摄入。
日常需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2克以上优质蛋白摄入,优先选择鱼类、禽肉及大豆制品。每周进行3次30分钟抗阻训练如哑铃操、瑜伽等维持肌肉量。合并慢性疾病者需定期检测转氨酶、甲状腺功能,避免剧烈运动诱发代谢危象。烹饪建议采用蒸煮方式保留蛋白质,限制腌制食品摄入以减少肝肾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