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切除术的术后如何护理

小肠切除术后的护理需重点关注伤口管理、营养支持、活动指导、并发症观察及心理调节。护理方法主要有切口护理、饮食调整、渐进活动、症状监测、情绪疏导。
术后需保持腹部切口清洁干燥,每日用医用消毒液擦拭伤口周围皮肤,避免沾水。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液,若出现发热或剧烈疼痛需及时就医。术后2周内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以防伤口裂开,建议使用腹带减轻张力。
术后早期需采用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逐步过渡到低渣半流食。2周后可尝试软烂食物如蒸蛋、鱼肉,避免高纤维及产气食物。少量多餐每日5-6次,每次摄入量不超过200毫升。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肠内营养粉剂。
术后6小时可在床上翻身活动肢体,24小时后协助下床站立。出院后每日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从每次10分钟逐渐延长至30分钟。避免弯腰、久坐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咳嗽时用手按压腹部保护伤口。
记录每日排便次数及性状,出现水样便超过3次需警惕短肠综合征。监测体重变化,每周下降超过2公斤应就医。注意有无持续腹痛、呕血等肠梗阻或吻合口瘘征兆,术后1个月内体温超过38℃需立即复查。
术后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可通过深呼吸训练、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加入患者互助小组分享康复经验,家属应多给予情感支持。若出现持续失眠或情绪低落超过2周,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干预。
术后3个月内需保证每日热量摄入不低于30千卡/公斤体重,优先选择易消化的蛋白质如豆腐、鳕鱼。康复期可练习腹式呼吸增强膈肌力量,从每分钟6次开始逐渐增加。定期复查血常规及电解质,根据医嘱补充维生素B12、铁剂等营养素。保持作息规律,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避免熬夜影响肠道功能恢复。术后6个月后可尝试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运动前后注意补充电解质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