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有哪些

儿童疱疹性咽峡炎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疱疹、发热、咽痛、拒食及淋巴结肿大。症状发展通常经历疱疹初现期、溃疡形成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
疱疹性咽峡炎早期特征为咽部出现灰白色小疱疹,直径约1-2毫米,多分布于软腭、悬雍垂和扁桃体周围。疱疹壁薄易破,破溃后形成浅表溃疡,表面覆盖黄色假膜。患儿常因疼痛出现流涎症状,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异常哭闹。
约90%患儿发病初期突发39-40℃高热,热程通常持续2-4天。发热可能伴随寒战、四肢酸痛等全身症状,部分幼儿可能出现热性惊厥。体温波动与病毒复制周期相关,退热药物效果可能短暂。
咽部溃疡导致明显吞咽疼痛,婴幼儿表现为拒食拒饮,年长儿可能主诉咽喉灼痛。严重者可出现脱水体征,如尿量减少、口唇干裂。疼痛高峰多出现在发病第3-5天,此时需特别注意液体补充。
颌下淋巴结和颈前淋巴结常呈轻度肿大,直径多小于2厘米,触诊有压痛但表面光滑。淋巴结反应性增生通常在病程第1周最明显,随病情缓解逐渐消退,极少出现化脓情况。
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头痛、乏力、腹痛等非特异性症状,婴幼儿易出现睡眠紊乱。柯萨奇病毒A16型感染时,约30%病例会伴发手足臀部皮疹,需与手足口病进行鉴别诊断。
患病期间建议选择温凉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避免酸性或坚硬食物刺激溃疡。保持口腔清洁可使用淡盐水漱口,体温超过38.5℃时需物理降温。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和尿量,出现持续高热不退、嗜睡或脱水征兆应及时就医。恢复期需加强营养补充,适量增加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摄入,促进黏膜修复。病程具有自限性,多数患儿7-10天可痊愈,但需做好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