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管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有哪些

慢性胆管炎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隐痛、黄疸、皮肤瘙痒等症状,可通过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慢性胆管炎通常由胆管结石、胆道感染、自身免疫异常等因素引起。
慢性胆管炎患者常出现持续性右上腹钝痛或胀痛,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疼痛可能与胆管梗阻导致胆汁淤积、胆管壁炎症刺激有关。轻度疼痛可通过热敷缓解,反复发作需结合影像学检查排除胆管结石。
胆管狭窄或梗阻时,胆汁排泄受阻引发皮肤巩膜黄染,伴随胆汁酸盐沉积导致的全身瘙痒。黄疸程度与胆管梗阻严重性相关,需通过肝功能检测和M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明确梗阻部位。
合并细菌感染时可能出现间歇性低热或高热寒战,提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风险。血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增高。需及时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避免脓毒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长期胆汁排泄不畅可导致脂肪泻、腹胀等消化不良表现,因胆汁缺乏影响脂肪乳化吸收。患者可能出现维生素A、D、E、K等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状,需补充胰酶制剂并监测营养指标。
血液检查可见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显著升高,转氨酶轻度增高。长期未治疗可能进展为胆汁性肝硬化,需定期监测肝脏弹性成像和甲胎蛋白水平。
慢性胆管炎患者日常需保持低脂饮食,避免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加重胆汁分泌负担的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预防骨质疏松,规律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改善代谢。注意观察粪便颜色变化,出现陶土样便或尿色加深应及时复查。合并胆管狭窄者需每3-6个月进行超声随访,免疫性胆管炎患者建议定期检测自身抗体谱。冬季注意保暖避免上呼吸道感染诱发胆道炎症急性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