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原则?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通过一般治疗、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抗生素治疗及中医治疗等方式干预。该病症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继发感染、免疫力下降、环境刺激及过敏反应等因素引起。
患者需保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量维持在2000毫升以上。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度控制在50%-60%。饮食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粥类、汤面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体温超过38.5℃时可采取物理降温措施。
针对发热症状可使用解热镇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鼻塞患者可短期使用减充血剂,咳嗽剧烈时可选用右美沙芬等镇咳药物。咽痛明显者可用生理盐水漱口,儿童需注意药物剂型选择。
流感病毒感染者应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其他病毒性感染以对症支持为主,利巴韦林等广谱抗病毒药物需严格评估适应症。免疫功能低下者需早期干预。
仅适用于细菌感染或病毒合并细菌感染,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等。用药前应评估链球菌感染风险,疗程通常5-7天。避免无指征使用抗生素,防止耐药性产生。
风寒证可选用荆防败毒散,风热证适用银翘散。中成药如连花清瘟胶囊对病毒性感染有一定疗效。针灸选取大椎、风池等穴位可缓解症状,需由专业医师操作。
康复期需保持适度运动如八段锦、散步等增强体质,每日保证7-8小时睡眠。饮食可增加百合、银耳等润肺食材,避免生冷食物。注意气候变化时及时增减衣物,流感季节前可接种疫苗预防。合并基础疾病或症状持续加重者应及时复诊,儿童及老年人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