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和乳突炎一样吗 分泌性中耳炎和乳突炎区别要知

分泌性中耳炎与乳突炎是两种不同的耳部疾病,主要区别在于发病部位、病因及症状表现。分泌性中耳炎是中耳腔积液导致的非化脓性炎症,乳突炎则是乳突气房黏膜的化脓性感染。两者在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上均有显著差异。
分泌性中耳炎病变位于中耳腔,表现为鼓室内积液;乳突炎则发生在颞骨乳突部的气房内,多继发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前者以咽鼓管功能障碍为核心机制,后者常由细菌感染扩散引起。
分泌性中耳炎主要与腺样体肥大、鼻炎等上呼吸道疾病相关,导致咽鼓管通气受阻;乳突炎通常由肺炎链球菌等病原体侵袭所致,多伴随急性中耳炎治疗不及时或抗生素使用不当。
分泌性中耳炎以耳闷胀感、听力下降为主,偶有耳鸣;乳突炎则表现为耳后红肿热痛、高热等急性感染症状,严重者可出现颅内并发症。前者鼓膜呈琥珀色内陷,后者可见耳后乳突区明显压痛。
声导抗测试显示分泌性中耳炎为B型鼓室图,乳突炎CT可见乳突气房混浊或骨质破坏。前者积液多为浆液性,后者穿刺可抽出脓性分泌物。
分泌性中耳炎采用鼻用激素改善通气,必要时行鼓膜置管;乳突炎需静脉抗生素治疗,若形成脓肿则需乳突切开引流。前者预后良好,后者延误治疗可能引发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日常需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用力擤鼻。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可进行捏鼻鼓气训练,乳突炎痊愈后应定期复查听力。急性期均需避免耳道进水,保持饮食清淡,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出现持续耳痛或发热应及时就诊,避免自行使用滴耳液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