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肠弯曲菌肠炎是怎么引起的

关键词: #肠炎
关键词: #肠炎
空肠弯曲菌肠炎主要由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感染动物、不良卫生习惯、免疫功能低下以及抗生素使用不当等原因引起。
空肠弯曲菌常通过未煮熟的禽肉、未经巴氏消毒的牛奶或受污染的水源传播。该菌在60℃以上高温可被杀灭,但生食或半熟食品易残留活菌。感染后需补液纠正脱水,严重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奇霉素等抗生素。
家禽、宠物等动物肠道可携带空肠弯曲菌,处理动物粪便后未彻底洗手可能引发感染。养殖从业人员需做好防护,出现腹泻伴发热症状时应进行粪便培养检测,确诊后需隔离治疗。
饭前便后未洗手、共用污染餐具等行为易造成粪-口传播。该菌在环境中存活时间长,可通过苍蝇等媒介污染食物。感染者应单独使用餐具,排泄物需用漂白剂消毒处理。
HIV感染者、婴幼儿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更易发病且症状较重。此类患者可能出现血便、持续高热等严重表现,需住院进行静脉补液及敏感抗生素治疗。
不规范使用抗生素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增加空肠弯曲菌定植风险。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需严格评估指征,出现水样泻时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就医。
预防空肠弯曲菌肠炎需做到肉类彻底煮熟、生熟食分开处理,饮用煮沸水或正规瓶装水。日常加强手卫生,接触动物后使用肥皂流水洗手20秒以上。发病期间宜进食低脂易消化的粥类、面条等,避免乳制品及高纤维食物。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微生态,但需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出现持续48小时以上的腹泻、便血或脱水症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