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粪性肠梗阻有哪些临床表现

关键词: #肠梗阻
关键词: #肠梗阻
胎粪性肠梗阻主要表现为腹胀、呕吐、排便困难等症状,通常与胰腺囊性纤维化相关。临床表现主要有胎粪排出延迟、肠蠕动减弱、腹部膨隆、胆汁性呕吐、脱水与电解质紊乱。
正常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会排出胎粪,胎粪性肠梗阻患儿常超过48小时无胎粪排出。胎粪黏稠度异常增高导致肠道机械性梗阻,直肠指检可触及干硬粪块。早期可通过灌肠促进排便,严重者需手术解除梗阻。
患儿腹部听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因黏稠胎粪阻塞肠腔影响肠道正常蠕动。腹部X线显示肠管扩张伴气液平面,远端结肠细小空虚。需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充营养支持。
进行性腹胀是典型体征,因肠腔内积聚大量黏稠胎粪及气体所致。触诊腹部紧张,可见肠型,严重时可出现呼吸窘迫。需监测腹围变化,必要时行腹腔穿刺减压。
呕吐物呈黄绿色含胆汁,提示梗阻部位在十二指肠乳头远端。反复呕吐可导致脱水及代谢性碱中毒。需留置胃管引流,纠正水电解质平衡。
由于呕吐及禁食,患儿出现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血生化检查可见低钠、低氯血症。需静脉补充生理盐水及葡萄糖溶液,监测尿量及电解质水平。
胎粪性肠梗阻患儿需终身随访胰腺功能,饮食建议选择高热量、高蛋白、低脂配方奶粉,补充脂溶性维生素。日常护理需注意观察排便情况,定期进行呼吸功能锻炼,避免呼吸道感染诱发病情加重。出现反复腹痛或生长发育迟缓时应及时复查腹部超声与胰腺功能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