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炎和牙龈癌区别有哪些

牙龈炎与牙龈癌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病因、症状、发展进程及治疗方式上,牙龈炎属于可逆性炎症性疾病,牙龈癌则是恶性肿瘤。
牙龈炎主要由牙菌斑堆积、口腔卫生不良等局部刺激引起,妊娠期激素变化或维生素缺乏也可能诱发。牙龈癌与长期吸烟饮酒、槟榔咀嚼、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等致癌因素相关,部分病例由口腔白斑等癌前病变转化而来。
牙龈炎表现为牙龈红肿、刷牙出血、口臭等,疼痛多为钝痛且局限。牙龈癌早期可能仅有溃疡或肿块,进展期出现菜花样增生、自发渗血、牙齿松动,伴随颌骨破坏时可有剧烈疼痛和面部麻木。
牙龈炎症状呈周期性发作,规范治疗后可完全消退。牙龈癌呈进行性发展,肿瘤可能侵犯颌骨、淋巴结转移,晚期通过血行转移至肺、肝等器官。
牙龈炎通过口腔探诊和X线检查即可确诊。牙龈癌需病理活检明确性质,CT或MRI用于评估浸润范围,全身骨扫描排查远处转移。
牙龈炎采用洁治术清除菌斑,配合氯己定含漱液等局部用药。牙龈癌需手术扩大切除,中晚期结合放疗化疗,靶向药物如西妥昔单抗可用于特定基因突变患者。
保持每日两次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龈缘,使用牙线清理牙间隙,每半年接受专业洁牙可预防牙龈炎。避免烟草酒精等致癌物接触,对口腔溃疡超2周不愈、异常增生组织应及时活检。牙龈癌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康复期选择软食并补充蛋白质,必要时进行语音训练和面部肌肉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