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说肝脏不好是什么意思

中医所说的肝脏不好通常指肝气郁结、肝血不足、肝阳上亢、肝胆湿热、肝肾阴虚等证候。这些证候可能由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逸失调、外邪侵袭、久病体虚等因素引起。
长期情绪压抑或突然精神刺激会导致肝疏泄功能失常,表现为胁肋胀痛、胸闷嗳气、月经不调等症状。可通过柴胡疏肝散等方剂调理,配合拍打肝经、按揉太冲穴等外治法。
慢性失血或脾胃虚弱导致气血生化不足时,可能出现头晕目眩、指甲枯脆、肢体麻木等表现。常用四物汤加减治疗,日常可食用猪肝、枸杞等补血食物。
肾阴亏虚不能制约肝阳时,会出现头痛眩晕、面红耳赤、失眠多梦等症状。天麻钩藤饮是代表方剂,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作息规律。
过食肥甘厚味或感受湿热之邪,可见口苦咽干、黄疸、阴部瘙痒等症。龙胆泻肝汤可清热利湿,同时要戒酒并减少油腻饮食摄入。
久病耗伤或房劳过度致使精血亏损,常见腰膝酸软、耳鸣健忘、潮热盗汗。六味地黄丸是基础方,配合黑芝麻、桑葚等食疗效果更佳。
日常养护需保持情绪舒畅,避免熬夜和过度用眼。春季宜多吃绿色蔬菜,适量饮用菊花枸杞茶。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有助于疏通肝经。若出现持续不适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肝功能检查与中医辨证施治,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长期肝区隐痛或消化异常者,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中医体质辨识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