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引发什么疾病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扩张型心肌病及心包炎等疾病。
病毒直接侵犯心肌细胞可导致传导系统异常,常见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甚至房室传导阻滞。急性期需心电监护,严重者需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慢性期可能遗留持续性心律紊乱。
心肌广泛炎症损伤会降低心脏泵血功能,表现为呼吸困难、肝肿大和下肢水肿。需限制液体摄入并使用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严重者需静脉用正性肌力药物维持循环。
暴发性心肌炎可致心输出量急剧下降,出现血压降低、尿量减少等休克表现。需紧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联合血管活性药物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
慢性炎症反应导致心肌纤维化重构,心脏逐渐扩大伴收缩功能减退。需长期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延缓病情进展,终末期需心脏移植。
病毒感染可累及心包膜引发纤维素性渗出,出现心前区疼痛及心包摩擦音。轻症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大量心包积液时需穿刺引流防止心脏压塞。
患儿康复期需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3-6个月以防心脏负担加重。饮食宜选择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适当增加富含辅酶Q10的深海鱼类。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观察有无迟发性心肌损害。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复发风险。家长应学会监测患儿心率及尿量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