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有什么后遗症

分泌性中耳炎可能遗留听力下降、鼓膜粘连、中耳胆脂瘤、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语言发育迟缓等后遗症。
长期积液导致鼓膜振动受限,传导性耳聋程度与积液黏稠度相关。儿童患者可能出现低频区听力损失,影响课堂学习效果,需通过声导抗测试评估耳蜗功能。
纤维蛋白渗出物机化形成瘢痕组织,造成鼓膜与中耳壁异常黏连。严重者出现鼓室硬化症,表现为鼓膜浑浊钙化,需手术分离防止永久性听力损伤。
持续负压促使鳞状上皮向中耳生长,形成角化上皮堆积。这种继发病变可能侵蚀听小骨甚至颅底骨质,需通过乳突根治术清除病灶。
积液继发细菌感染可转为慢性炎症,表现为反复耳漏和鼓膜穿孔。长期炎性刺激可能诱发鼓室黏膜肥厚,需定期耳内镜监测防止并发症。
婴幼儿期发病者因听觉输入不足,可能出现构音障碍和词汇量减少。建议在治疗期间进行语言训练,避免影响社交能力和认知发展。
患者应保持鼻腔通畅,避免用力擤鼻加重咽鼓管功能障碍。日常可进行咀嚼口香糖、打哈欠等动作促进中耳通气,游泳时佩戴防水耳塞。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D促进黏膜修复,限制乳制品摄入减少黏液分泌。建议每半年复查纯音测听和耳内镜,儿童患者需监测语言发育里程碑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