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中耳炎时为什么要用滴鼻剂

耳鼻喉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16次浏览

关键词: #中耳炎

中耳炎使用滴鼻剂主要与改善咽鼓管功能、减轻黏膜水肿、促进分泌物排出、控制感染扩散、缓解鼻部症状等因素有关。

1、改善咽鼓管功能:

咽鼓管连接鼻咽部与中耳,炎症时易堵塞。滴鼻剂中的减充血成分能收缩鼻甲血管,扩大咽鼓管开口,恢复中耳压力平衡。临床常用盐酸羟甲唑啉等药物辅助改善通气功能。

2、减轻黏膜水肿:

鼻咽部黏膜与中耳黏膜相延续,过敏性鼻炎或感冒常诱发中耳炎。糖皮质激素类滴鼻剂可降低黏膜炎症反应,减少组织液渗出,缓解咽鼓管周围肿胀,常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

3、促进分泌物排出:

急性中耳炎伴随脓性分泌物积聚时,稀释黏液药物如生理性海水喷雾能软化鼻咽部分泌物,通过纤毛摆动促进引流。儿童患者使用后可减少"倒吸"分泌物至中耳的风险。

4、控制感染扩散:

细菌性鼻窦炎可能通过咽鼓管逆行感染中耳。含抗生素的滴鼻剂如夫西地酸滴鼻液可局部抑制病原菌繁殖,阻断感染源向中耳蔓延,尤其适用于合并鼻窦炎患者。

5、缓解鼻部症状:

多数中耳炎患者伴有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抗组胺类滴鼻剂如氮卓斯汀能缓解过敏性鼻炎的喷嚏、鼻痒,间接降低因频繁擤鼻导致病原体侵入中耳的概率。

日常护理需注意保持鼻腔清洁,擤鼻时单侧交替进行避免压力过大。增加空气湿度有助于稀释分泌物,可每日用40℃热毛巾敷鼻部促进血液循环。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诱发黏膜充血。急性期避免游泳或乘坐飞机,防止气压变化加重耳痛。若出现听力显著下降或持续高热应及时复查,排除化脓性中耳炎等严重并发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