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况下要警惕结核病的发生

结核病需警惕的情况主要有与患者密切接触、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居住环境拥挤通风不良、存在慢性基础疾病等。
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共同生活或长时间共处密闭空间,呼吸道飞沫传播风险显著增加。建议接触者及时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必要时需预防性服用异烟肼。
艾滋病感染者、糖尿病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等群体,其体内CD4+T淋巴细胞功能受损,结核分枝杆菌易突破免疫防线。这类人群出现持续两周以上低热、盗汗时,应完善胸部CT和痰抗酸染色检查。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等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机体对结核杆菌的清除能力降低。使用这类药物前需筛查潜伏结核感染,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体温和肺部影像学变化。
居住于监狱、养老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或工作环境存在粉尘污染者,呼吸道黏膜屏障易受损。改善通风条件、佩戴防护口罩可降低感染风险,出现咳嗽咳痰超过三周需排查结核。
矽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肺部病变患者,局部支气管纤毛运动功能减弱,更易发生结核菌定植。这类患者若出现痰中带血、消瘦等表现,需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结核杆菌培养。
保持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功能,每日摄入足量优质蛋白质如鸡蛋、鱼肉,补充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和动物肝脏。适度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温和运动,避免剧烈活动耗损正气。居住场所每天开窗通风两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被褥定期阳光暴晒消毒。出现持续午后潮热、夜间盗汗等典型症状时,应立即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