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什么 肝硬化的判断方法告诉你

关键词: #肝硬化
关键词: #肝硬化
肝硬化是肝脏长期受损后形成的慢性进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假小叶形成。肝硬化的判断方法主要有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肝活检、临床症状观察和病史评估。
通过血液检测可评估肝脏合成与代谢功能。常见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提示肝细胞损伤,白蛋白降低反映合成功能减退,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说明凝血因子合成障碍。胆红素水平异常可能伴随胆汁淤积。
超声检查可显示肝脏表面结节状改变、体积缩小和门静脉增宽。CT或磁共振能更清晰观察肝脏形态学变化,典型表现为肝叶比例失调、脾脏肿大和侧支循环形成。弹性成像技术可定量评估肝脏硬度值。
病理学检查是诊断金标准,通过穿刺获取肝组织标本。镜下可见广泛纤维间隔分割肝小叶形成假小叶结构,肝细胞排列紊乱伴再生结节。该检查能明确纤维化分期,但属于有创操作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代偿期可能仅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失代偿期典型表现包括黄疸、腹水、下肢水肿和肝掌蜘蛛痣。门脉高压可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肝性脑病会出现意识障碍。
长期饮酒史是酒精性肝硬化的主要诱因,病毒性肝炎患者需关注乙肝或丙肝感染史。代谢性疾病如血色病、肝豆状核变性,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病都可能进展为肝硬化。药物或毒物接触史也不容忽视。
肝硬化患者需严格戒酒并避免肝毒性药物,建议采用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饮食,适量补充支链氨基酸。每日监测体重和腹围变化,出现呕血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根据病情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腹部碰撞。定期复查肝功能、甲胎蛋白和影像学检查,乙肝患者需持续抗病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