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到最后都是咋去世的?医生叹息:多是因为出现了3个并发症

肝胆疾病编辑 医普小新
14次浏览

关键词: #肝硬化 #并发症

肝脏这个"沉默的器官"一旦出现问题,往往已经错过最佳干预时机。当肝硬化发展到终末期,生命就像沙漏里的细沙,悄无声息地流逝。作为人体最大的解毒工厂,它的崩溃往往伴随着三个致.命并发症的降临。

一、消化道大出血:最凶险的"红色警.报"

1、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血管壁薄如蝉翼。当压力突破临界点,血管破裂的水管般喷涌而出的鲜血,可能在一小时内带走2000ml血液。

2、患者会先呕出鲜红色血液,继而排出柏油样黑便。失血性休克带来的冷汗、心悸、意识模糊接踵而至。

3、即便及时止血,反复出血造成的贫血和缺氧,也会加速肝功能衰竭进程。临床数据显示,首次大出血死亡率高达30%。

二、肝性脑病:逐渐"溶解"的清醒意识

1、肝脏解毒功能丧失后,血氨等毒素直击大脑。患者可能从简单的算错账目,发展到不认识亲人。

2、典型表现为昼夜颠倒、行为异常,严重时会出现扑翼样震颤。最可怕的是患者往往不自知,就像醉酒者坚称自己清醒。

3、晚期会出现不可逆的脑损伤,在混沌中陷入肝昏迷。此时即便使用人工肝支持,神经功能也难以完全恢复。

三、肝肾综合征:多米诺骨牌的终局

1、当肝脏衰竭引发全身血流动力学改变,肾脏会成为下一个倒下的器官。尿量从减少到无尿的进程可能只需72小时。

2、体内毒素和水分无法排出,会出现"蛙腹"状腹水、全身浮肿。电解质紊乱可能导致心脏骤停。

3、这个阶段即便进行透析,患者一年生存率也不足10%。多数人在全身多器官衰竭中走向终点。

预防这些悲剧的关键,是在肝硬化早期就建立"三道防线":每半年做胃镜监测静脉曲张,通过乳果糖等药物控制血氨水平,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记住,从脂肪肝到肝硬化不是必然路径,戒酒、控糖、抗病毒这些看似简单的措施,可能就是改写生命剧本的关键笔触。肝脏的代偿能力超乎想象,只要还保留30%健康肝组织,就有机会与疾病和平共处。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