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怎么办

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可通过补液治疗、抗生素治疗、止吐止泻药物、饮食调整、预防感染扩散等方式处理。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通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污染食物、食物储存不当、免疫力低下、集体就餐卫生条件差、生熟食品交叉污染等原因引起。
频繁呕吐腹泻易导致脱水,需及时补充电解质溶液。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严重脱水需静脉输液。补液时注意观察尿量及皮肤弹性,儿童和老年人需特别注意补水速度。
严重感染者需使用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苯唑西林、头孢氨苄、克林霉素等。抗生素选择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避免滥用导致耐药性。使用抗生素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
剧烈呕吐可使用甲氧氯普胺等止吐药物,水样便严重者可短期使用蒙脱石散。止泻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掩盖病情。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医嘱。
急性期选择米汤、藕粉等流质饮食,症状缓解后过渡到稀饭、面条等低脂低渣食物。避免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少量多餐。恢复期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
患者餐具需煮沸消毒,呕吐物用漂白粉处理。集体单位暴发时需封存可疑食品,报告疾控部门。食品从业人员出现化脓性伤口应调离岗位。
恢复期建议每日饮用淡盐水补充电解质,可食用苹果泥、蒸胡萝卜等富含果胶的食物帮助肠道修复。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脱水。注意观察体温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热或血便需立即就医。日常需加强厨房卫生管理,熟食在室温下存放不超过2小时,冷藏食品需彻底加热后食用。定期检查冰箱温度是否低于5摄氏度,避免葡萄球菌繁殖产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