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怎么缓解

食物中毒可通过催吐、补液、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就医治疗等方式缓解。食物中毒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化学物质、寄生虫感染、毒素污染等原因引起。
食物中毒后若进食时间较短,可通过催吐减少毒素吸收。用手指或压舌板刺激咽喉部诱发呕吐,排出胃内残留食物。催吐适用于神志清醒且无抽搐症状的患者,避免误吸导致窒息。婴幼儿、昏迷患者禁止催吐。
腹泻呕吐会导致水分电解质丢失,需要及时口服补液盐溶液或淡盐水。每公斤体重补充50-100毫升液体,少量多次饮用。观察尿液颜色,若呈深黄色需增加补液量。严重脱水可能出现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等症状。
症状缓解后从流质饮食开始,选择米汤、藕粉等低渣食物。逐渐过渡到稀饭、面条等半流质,最后恢复普通饮食。避免油腻、辛辣、高纤维食物刺激胃肠。乳糖不耐受者需暂时回避乳制品。
细菌性食物中毒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盐酸小檗碱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蒙脱石散能吸附肠道毒素,盐酸小檗碱片抑制肠道细菌,益生菌调节菌群平衡。病毒性食物中毒以对症治疗为主。
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意识模糊、少尿等症状需立即就医。严重食物中毒可能引发败血症、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医生会根据病原体选择抗生素,必要时进行洗胃、血液净化等治疗。
预防食物中毒需注意饮食卫生,食材充分加热煮熟,生熟食分开处理。剩余食物冷藏保存,食用前彻底加热。出现食物中毒症状后保持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脱水。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帮助黏膜修复。若症状持续超过24小时无改善,或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