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该添加什么辅食 早产儿辅食添加原则应知晓

早产儿辅食添加需遵循个体化原则,通常在矫正月龄4-6个月开始,优先选择强化铁米粉、肉泥、蔬菜泥等易消化高营养食物。添加原则主要包括矫正月龄计算、营养密度优先、单一到多样、由稀到稠、密切观察过敏反应。
早产儿辅食引入时间应以矫正月龄(实际出生月龄减去早产周数)为准,多数情况下需延迟至矫正月龄4-6个月。过早添加可能增加肠道负担,过晚则可能影响营养摄入。胎龄小于32周的极早产儿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
早产儿需选择高能量高蛋白的辅食,如强化铁配方的婴儿米粉、经过精细研磨的牛肉泥、肝脏泥等动物性食物。每克辅食应提供至少1千卡能量,蛋白质含量需达到2-3克/100千卡,同时注意补充铁、锌、钙等微量元素。
初期每次仅添加1种新食物,持续3-5天观察耐受情况。建议首周仅添加强化铁米粉,第二周可引入南瓜泥等低敏蔬菜,第三周尝试鸡肉泥。6-8个月后再逐步引入蛋黄、鱼类等易致敏食物,1岁前避免蜂蜜、鲜牛奶等高风险食品。
辅食质地需根据吞咽能力调整,初始阶段调配成流动的糊状,随月龄增长逐渐增稠至软烂粥状。8个月后可尝试碎末状食物,10个月左右过渡到小块状。早产儿口腔肌肉协调性较差,需特别注意防止呛咳。
添加新辅食后需观察皮肤红疹、呕吐、腹泻等过敏表现。高风险早产儿建议在医疗机构首次尝试易过敏食物。出现轻度过敏应立即停用该食物并记录,中重度过敏需及时就医。家族有过敏史者应推迟高风险辅食引入时间。
早产儿辅食添加期间应保持母乳或强化配方奶作为主要营养来源,每日奶量不低于150毫升/公斤体重。辅食制备需严格消毒器具,现做现吃避免污染。建议固定喂养时间形成规律,喂养时保持半坐位姿势。定期监测体重、身长等生长指标,每添加3-4种新食物后需进行营养评估。避免添加盐、糖等调味品,1岁前每日辅食摄入量不宜超过200克。出现喂养困难、生长迟缓等情况应及时转诊至专科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