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的原因

关键词: #肝功
关键词: #肝功
肝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可能由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胆道疾病等原因引起。
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转氨酶升高的常见原因。病毒复制过程中会破坏肝细胞膜完整性,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释放入血。需进行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确诊,抗病毒治疗可选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核苷类似物。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细胞内脂质沉积超过5%时,会引发肝细胞炎症反应和气球样变。超声检查显示肝区近场回声增强,远场衰减。改善需控制体重至BMI<24,限制饱和脂肪酸摄入,增加有氧运动。
对乙酰氨基酚、抗结核药、部分抗生素等药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活性中间体,可与肝细胞蛋白质结合形成新抗原。临床表现为用药后2-8周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停药后多数可自行恢复。
乙醇代谢产生的乙醛可抑制线粒体脂肪酸氧化,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长期饮酒者AST/ALT比值常>2,伴有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戒酒4-6周后酶学指标可明显改善。
胆总管结石或胆管炎时胆汁淤积可继发肝细胞损伤,多伴有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同步升高。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能清晰显示胆道梗阻部位,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兼具诊断和治疗价值。
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每日摄入优质蛋白不少于1.2g/kg体重,优先选择鱼类、豆制品等低脂高蛋白食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70%范围。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变化,若持续升高伴黄疸、腹水等症状需及时肝病专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