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饮食调养脾肺气虚 脾肺气虚怎么办

脾肺气虚可通过饮食调理、中药调理、运动锻炼、穴位按摩、作息调整等方式改善。脾肺气虚通常由饮食不节、过度劳累、久病体虚、情志失调、外感邪气等原因引起。
饮食上宜选择健脾益肺的食物,如山药、莲子、芡实、大枣、粳米等。山药可补脾肺之气,莲子能健脾养心,芡实有固肾涩精之效,大枣补中益气,粳米健脾和胃。避免生冷寒凉、油腻辛辣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可常食山药粥、莲子羹等药膳,循序渐进调理体质。
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补益脾肺的中药,如四君子汤、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方剂。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能益气健脾;六君子汤在此基础上加半夏、陈皮,兼能化痰;补中益气汤重用黄芪,升阳举陷效果更佳。需根据个体差异辨证用药。
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脾肺功能,推荐八段锦、太极拳、散步等温和运动。八段锦中的"调理脾胃须单举"动作可直接刺激脾胃经络;太极拳讲究呼吸与动作协调,能锻炼肺气;每日散步30分钟可促进气血运行。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过度消耗正气。
常按足三里、脾俞、肺俞等穴位可辅助改善脾肺气虚。足三里位于膝盖下四横指处,是强壮要穴;脾俞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俞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每日每穴按摩3-5分钟,以酸胀为度,长期坚持可调理脏腑功能。
保持规律作息对恢复脾肺功能至关重要。建议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伤阴;午间小憩30分钟可养心脾;注意保暖避风,防止外邪侵袭。情志方面要保持平和,过度思虑会伤脾,悲伤过度则伤肺,可通过冥想、音乐等方式舒缓情绪。
脾肺气虚者日常可多食用黄色食物如小米、南瓜等,中医认为黄色入脾;白色食物如银耳、百合等能润肺补气。烹饪方式宜选择蒸、煮、炖等温和方法。适当晒太阳补充阳气,避免久居潮湿环境。坚持腹式呼吸训练可增强肺功能,具体方法为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每分钟6-8次为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明显消瘦、气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