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皮下坏疽有哪些临床表现

儿科编辑 医言小筑
14次浏览

关键词: #新生儿

新生儿皮下坏疽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皮肤红肿热痛、硬结迅速扩大、皮肤坏死溃烂、全身感染症状及脓毒症休克。

1、皮肤红肿热痛:

病变初期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红、肿胀,触摸有温热感,患儿常因疼痛而哭闹不安。红肿区域边界不清,按压时疼痛加剧,可能伴随皮肤张力增高。此阶段多发生在受压部位如腰骶部、臀部或肩背部。

2、硬结迅速扩大:

数小时内红肿区域中央出现质地坚硬的结节,直径可达数厘米,边缘呈暗红色。硬结以每小时1-2厘米的速度向周围扩散,24小时内可波及大片区域。皮下组织坏死导致皮肤与深层组织分离,触诊时有捻发音。

3、皮肤坏死溃烂:

发病48小时后病变中心区皮肤颜色转为紫黑色,出现水疱或血疱,继而形成边界清楚的坏死溃疡。溃疡基底可见灰黄色坏死组织,伴有恶臭脓性分泌物。严重者坏死可深达肌肉层,但骨骼通常不受累。

4、全身感染症状:

患儿出现高热或体温不升、拒奶、嗜睡等全身中毒症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或降低,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可能并发黄疸加重、肝脾肿大及凝血功能障碍,提示细菌毒素入血。

5、脓毒症休克:

病情进展迅速者可出现面色苍白、肢端发绀、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等循环衰竭表现。血压下降、尿量减少、代谢性酸中毒提示脓毒性休克,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主要死亡原因。

新生儿皮下坏疽患儿需立即住院治疗,在规范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局部受压。母乳喂养可增强免疫力,喂养时注意观察患儿吸吮力变化。每日监测体温变化,接触患儿前后严格手卫生。恢复期可进行被动肢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但需避免摩擦创面。出院后定期随访,观察皮肤愈合情况及生长发育指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