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婴儿添加辅食原则有哪些

母乳喂养婴儿添加辅食需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单一到多样的渐进原则,主要包含观察过敏反应、选择适宜食材、控制添加时间、保持营养均衡、注意进食安全五个方面。
首次添加单一食材后需观察3天,注意皮疹、腹泻等过敏表现。常见低敏辅食包括大米糊、苹果泥、南瓜泥。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该食材,并咨询医生。
初期选择铁强化米粉、根茎类蔬菜等易消化食物。6月龄后可逐步添加肉类补充铁锌,8月龄引入蛋黄。避免蜂蜜、坚果等高致敏风险食物。
建议6月龄开始添加,初期每日1次,7-9月龄增至2次,10-12月龄过渡至3次。每次辅食量从1-2勺逐步增加,避免影响母乳摄入。
辅食应包含谷物、蔬菜、水果、肉蛋等四大类。母乳仍为主食,保证每日600-800毫升摄入。注意补充维生素D,必要时添加铁剂。
制作过程需清洁消毒,食物应研磨细腻避免呛咳。喂养时保持坐姿,使用软勺少量喂食。禁止强迫进食,尊重婴儿饱腹信号。
添加辅食期间需持续母乳喂养至2岁,每日保证3-4次哺乳。可安排上午或中午添加辅食,避免影响夜间哺乳。初期可选择婴儿专用餐具,食物温度控制在37℃左右。注意记录每日辅食种类及婴儿反应,定期监测体重增长曲线。若出现持续拒食、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