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改变是什么意思

外科编辑 医心科普
23次浏览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改变是指动脉血管壁发生脂质沉积、纤维组织增生等病理变化,逐步形成粥样斑块的过程。该病变主要由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典型表现为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管腔狭窄。

1、血脂异常:

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时,易沉积在动脉内膜下,被巨噬细胞吞噬形成泡沫细胞,逐步发展为脂质条纹。长期未控制可引发斑块破裂风险,需通过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调节血脂,配合减少动物内脏摄入。

2、高血压:

持续高压血流冲击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速脂质渗透和炎症反应。患者常伴随头晕、胸闷症状,控制血压需联合使用氨氯地平、缬沙坦等降压药,每日监测血压并限制钠盐摄入至5克以下。

3、糖尿病:

高血糖状态导致血管内皮糖基化终产物堆积,促进氧化应激反应。典型表现为多饮多尿、四肢麻木,需通过二甲双胍、胰岛素等控制血糖,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4、吸烟:

烟草中尼古丁和一氧化碳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增加血小板聚集度。戒烟6个月后心血管风险可降低50%,可采用尼古丁替代疗法配合行为干预。

5、遗传因素: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遗传缺陷会导致早年动脉硬化,此类患者需更早启动降脂治疗,必要时行脂蛋白血浆置换术。

日常需保持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饮食采用地中海模式增加深海鱼类和坚果摄入。每周食用500克深色蔬菜补充叶酸,限制反式脂肪酸摄入。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等检查监测斑块变化,出现胸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评估。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