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慢性结肠炎饮食应该怎么注意?

慢性结肠炎患者需通过低渣饮食、少食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补充益生菌、限制乳制品摄入等方式调整饮食。慢性结肠炎通常由肠道菌群失衡、免疫异常、感染因素、遗传倾向、精神压力等因素引起。
选择易消化的精细米面替代粗粮,去皮去籽的瓜果蔬菜可减少纤维素刺激。急性发作期可食用米粥、软面条等低纤维食物,缓解期逐步添加少量煮熟的胡萝卜、南瓜等低渣蔬菜。
每日5-6餐制减轻肠道负担,单次进食量控制在200-300克。采用蒸煮炖等烹调方式,避免油炸烧烤。两餐间隔2-3小时,睡前3小时停止进食。
严格避免辣椒、酒精、咖啡因等刺激性食物。生冷食物需加热至温热状态食用,葱姜蒜等香辛料应严格控制用量。腌制食品和加工肉制品含亚硝酸盐需禁食。
适量摄入无糖酸奶、发酵豆制品等含双歧杆菌的食物。在医生指导下可选用枯草杆菌活菌、地衣芽孢杆菌活菌等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合并乳糖不耐受者需禁用普通乳制品,可选择零乳糖牛奶或发酵乳。钙质补充可转向豆腐、深绿色蔬菜等替代来源,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钙补充剂。
慢性结肠炎患者应建立饮食日记记录食物反应,逐步摸索个体化饮食方案。每日保证2000毫升温水摄入,餐后30分钟进行腹部顺时针按摩。稳定期可尝试低强度有氧运动如八段锦、散步等,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引发肠痉挛。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血便、消瘦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复查肠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