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肺下叶呈蜂窝状改变是什么意思

双肺下叶呈蜂窝状改变通常提示存在肺间质纤维化,可能由特发性肺纤维化、尘肺、结缔组织病相关肺损伤、慢性过敏性肺炎、药物性肺损伤等原因引起。该影像学表现需结合临床症状与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导致蜂窝肺的常见原因,属于不明原因的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炎。患者多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活动后气促,伴随干咳症状。高分辨率CT可见双下肺为主的蜂窝状改变伴牵拉性支气管扩张。该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手段,抗纤维化药物如吡非尼酮、尼达尼布可延缓疾病进展。
长期接触无机粉尘如矽尘、石棉等可导致肺组织不可逆纤维化。病变早期表现为磨玻璃样改变,晚期形成典型蜂窝肺结构。患者常有明确职业暴露史,伴随咳嗽、胸闷症状。治疗需立即脱离粉尘环境,糖皮质激素对早期肺泡炎阶段可能有效。
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等疾病常累及肺部,引发间质性肺炎。影像学表现为双下肺网格状阴影伴蜂窝样改变,血清学检查可见特异性自身抗体。治疗需控制原发病活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可改善部分患者肺功能。
长期暴露于有机粉尘或动物蛋白过敏原可导致慢性过敏性肺炎。CT显示弥漫性小叶中心性结节伴马赛克灌注,晚期出现蜂窝肺改变。患者多有反复发热、气促发作史,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治疗关键在于彻底避免过敏原接触。
胺碘酮、甲氨蝶呤等药物可能诱发肺纤维化。影像学早期呈磨玻璃样改变,后期发展为蜂窝肺。患者有明确用药史,停药后部分病例可缓解。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对急性期病变可能有效。
发现蜂窝肺改变需尽早就诊呼吸专科,完善肺功能、支气管肺泡灌洗等检查。日常生活中应严格戒烟,避免呼吸道感染,可进行缩唇呼吸等肺康复训练。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与维生素,定期监测血氧饱和度变化。冬季注意保暖防寒,接种肺炎疫苗与流感疫苗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