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消化内科编辑 医普小能手
25次浏览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血清淀粉酶或脂肪酶升高超过正常值3倍、影像学检查显示胰腺形态改变以及符合临床表现。诊断依据主要有血清酶学检测、腹部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评估、实验室炎症指标及器官功能监测。

1、血清酶学检测: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超过正常上限3倍是核心实验室指标。淀粉酶在发病后2-12小时升高,48小时达峰;脂肪酶特异性更高,持续升高时间可达7-10天。需注意慢性肾病、肠穿孔等疾病也可能导致酶学指标异常升高。

2、腹部影像学:

增强CT是确诊金标准,可显示胰腺水肿、坏死或周围渗出。B超作为初筛工具能发现胆源性病因,MRI适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影像学分级对评估严重程度具有重要价值,CT严重指数≥3分提示中重度胰腺炎

3、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为突发持续性上腹痛向腰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及腹胀。重症患者可出现发热、心动过速、低血压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表现。体格检查可见上腹压痛、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4、炎症指标监测:

C反应蛋白>150mg/L提示重症倾向,动态监测其水平可评估病情进展。降钙素原升高与感染性胰腺坏死相关。白细胞计数升高反映炎症程度,但缺乏特异性。

5、器官功能评估:

需监测呼吸、循环、肾脏等系统功能。氧合指数<300mmHg提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肌酐升高反映急性肾损伤,乳酸水平>2mmol/L预示组织灌注不足。符合2项以上器官衰竭可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确诊急性胰腺炎后需立即禁食并静脉补液,轻症患者可逐步过渡至低脂饮食,重症需营养支持治疗。恢复期应避免饮酒及高脂饮食,胆源性病因患者建议择期行胆囊切除术。定期监测血糖及胰腺外分泌功能,出现持续腹痛或体重下降需警惕胰腺假性囊肿等并发症。建议康复后每3-6个月复查腹部超声,长期随访中注意糖尿病筛查。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