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分泌性中耳炎需要手术治疗吗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多数情况下无需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咽鼓管吹张、鼓膜穿刺、鼓膜置管、鼓室成形术。手术干预通常针对反复发作、保守治疗无效或伴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糖皮质激素鼻喷剂可减轻鼻咽部炎症,改善咽鼓管功能;黏液溶解剂有助于稀释中耳积液;抗生素适用于合并细菌感染的情况。药物治疗需持续2-4周,无效时考虑其他干预。
通过捏鼻鼓气法或专业器械扩张咽鼓管,促进中耳通气。该方法适用于咽鼓管功能障碍导致的积液,需每日重复操作,配合鼻腔冲洗效果更佳。
在无菌条件下穿刺鼓膜抽吸积液,可迅速缓解耳闷症状。操作简单但存在复发可能,约30%患者需重复穿刺,适合初次发病且积液黏稠者。
对一年内发作3次以上或积液持续3个月者,可在鼓膜植入通气管维持中耳通气。置管后需避免耳道进水,通常6-12个月后管体自行脱落。
针对合并鼓膜穿孔、听骨链破坏或胆脂瘤形成的患者,需手术修复中耳结构。术后需定期清理术腔,听力恢复通常需要3-6个月。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应避免用力擤鼻及乘坐飞机,保持鼻腔通畅可减少复发。日常可练习吞咽、打哈欠等动作促进咽鼓管开放,补充维生素A、C增强黏膜抵抗力。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期间需加强鼻腔护理,出现听力骤降或剧烈耳痛应及时复查耳内镜与听力检查。儿童患者建议每3个月评估腺样体情况,肥胖者需控制体重以降低咽鼓管受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