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肝衰竭病因是怎样的

亚急性肝衰竭可能由病毒性肝炎、药物或毒物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代谢异常及缺血性肝损伤等原因引起。
乙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是常见致病因素。病毒持续复制导致肝细胞广泛坏死,临床表现为黄疸迅速加深、凝血功能障碍。需通过抗病毒治疗控制病情,严重者需人工肝支持。
抗结核药物、解热镇痛药及中草药肝毒性成分可能诱发肝衰竭。对乙酰氨基酚过量使用可造成谷胱甘肽耗竭,表现为转氨酶急剧升高。治疗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必要时使用解毒剂。
自身抗体攻击肝细胞导致进行性炎症,多见于中年女性。可伴随关节痛、皮疹等肝外表现。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是主要治疗方案。
威尔逊病铜代谢障碍及妊娠急性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可引发肝衰竭。血清铜蓝蛋白降低或尿酸升高是重要线索。需针对性进行驱铜治疗或终止妊娠。
心源性休克或严重脱水导致肝脏灌注不足,表现为转氨酶与胆红素分离性升高。需改善循环同时进行保肝治疗,合并肾功能损害时需血液净化。
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每日保证2500毫升以上饮水量,选择低脂高糖饮食如米粥、面片等易消化食物。恢复期可逐步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蒸蛋羹、鱼肉泥等,避免坚硬粗糙食物。定期监测体重变化及24小时尿量,保持大便通畅。康复阶段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舒缓的呼吸训练和肢体伸展运动,运动强度以不引起疲劳为度。所有治疗用药需严格遵医嘱,禁止自行调整剂量或服用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