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代谢性酸中毒怎么检查出来

老年人代谢性酸中毒可通过血气分析、电解质检测、尿常规、阴离子间隙计算及肾功能检查等方法诊断。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指标综合判断。
血气分析是诊断代谢性酸中毒的核心检查,可直接测定血液pH值、碳酸氢根浓度及二氧化碳分压。当动脉血pH值低于7.35且碳酸氢根浓度下降时,提示存在代谢性酸中毒。该检查能区分单纯性代谢性酸中毒或混合型酸碱失衡,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具有关键作用。
血清电解质检查包括钠、钾、氯等指标测定。代谢性酸中毒常伴随高钾血症,因氢离子向细胞内转移导致钾离子外溢。氯离子浓度变化有助于鉴别肾小管酸中毒与其他类型酸中毒,如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提示肾小管功能异常。
尿液pH值、酮体及电解质排泄量可辅助判断酸中毒类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肾小管酸中毒患者尿液pH常高于5.5。尿铵测定能评估肾脏排酸能力,尿钠、钾排泄量可反映肾小管功能状态。
通过血清钠、氯、碳酸氢根浓度计算阴离子间隙,可区分高阴离子间隙型与正常阴离子间隙型酸中毒。阴离子间隙升高常见于乳酸酸中毒、尿毒症或中毒等情况,正常阴离子间隙多见于肾小管酸中毒或腹泻导致的酸中毒。
血肌酐、尿素氮检测可判断肾功能状态,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能发现潜在慢性肾病。老年患者常合并肾功能减退,需通过肌酐清除率等指标评估肾脏排酸能力。肾脏超声检查有助于排除梗阻性肾病等结构性病变。
老年代谢性酸中毒患者日常需保持充足水分摄入,每日饮水量建议1500-2000毫升。饮食宜选择低蛋白、高碱性的蔬果如菠菜、香蕉,限制高磷食物摄入。适度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加重乳酸堆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及肾功能指标,服用利尿剂或降糖药物者需遵医嘱调整剂量。出现嗜睡、呼吸深快等表现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