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小儿腹泻病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喂养不当、乳糖不耐受、抗生素使用等原因引起。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肠道病毒感染是婴幼儿腹泻最常见原因。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损伤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导致水样便伴呕吐发热。治疗以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为主,严重时需静脉补液。
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细菌感染多由不洁饮食引起,表现为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需进行大便培养明确病原体,轻症可自愈,中重度需使用头孢克肟等抗生素治疗。
过早添加辅食、食物过敏或过量进食会加重肠道负担。婴儿肠道发育不完善,难以消化高蛋白或高脂肪食物,引发渗透性腹泻。调整喂养方式后症状通常可缓解。
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常见于腹泻后,未消化的乳糖在肠道发酵产气,导致腹胀、酸臭泡沫便。需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奶粉,待肠黏膜修复后逐渐恢复常规饮食。
广谱抗生素会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平衡,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表现为用药期间水样便,可补充双歧杆菌等益生菌调节微生态,严重时需更换抗生素种类。
腹泻期间应继续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婴儿可进食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食物。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观察尿量及精神状态,出现嗜睡、眼窝凹陷等脱水表现需立即就医。恢复期避免高糖高脂饮食,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适当补充锌制剂促进肠黏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