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肝功能受损的表现

EB病毒感染导致的肝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乏力、黄疸、肝区疼痛、食欲减退和发热。这些症状与病毒直接攻击肝细胞、免疫反应过度激活、肝脏代谢负担加重、胆红素排泄障碍以及继发感染等因素相关。
EB病毒侵入肝细胞后干扰能量代谢,导致三磷酸腺苷合成减少,患者出现持续疲倦感。轻度表现为活动后易累,重度可出现卧床不起。建议卧床休息并补充B族维生素,严重时需静脉营养支持。
病毒性肝炎导致肝细胞坏死,胆红素代谢障碍引发皮肤黏膜黄染。早期可见巩膜黄染,随病情进展出现皮肤橙黄色改变。需监测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必要时进行蓝光治疗或血浆置换。
肝脏包膜受炎症刺激产生右上腹隐痛或胀痛,体检可触及肝肿大伴压痛。疼痛程度与肝细胞坏死范围相关,急性期需避免剧烈运动,可应用护肝药物减轻炎症反应。
肝脏胆汁分泌减少影响脂肪消化,患者出现厌油、早饱症状。伴随转氨酶升高时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建议少量多餐,选择低脂高蛋白饮食,必要时补充胰酶制剂。
病毒血症期可出现38-39℃弛张热,与免疫系统释放炎性因子有关。发热持续超过1周可能提示合并细菌感染。物理降温无效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解热药物。
EB病毒相关肝损伤患者应保证每日2000毫升饮水,适量食用荸荠、莲藕等富含黏液蛋白的食物保护肝细胞。恢复期可进行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酒精及高脂饮食。定期复查肝功能与EB病毒DNA载量,若出现意识改变或腹水需立即就医。合并脾肿大者需预防外伤,血小板降低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