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骨髓炎是什么意思

关键词: #骨髓
关键词: #骨髓
化脓性骨髓炎是指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骨髓、骨皮质和骨膜炎症性疾病,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
化脓性骨髓炎多由血源性感染、邻近组织感染扩散或开放性骨折直接污染导致。细菌通过血液循环播散至骨髓腔后,可在干骺端毛细血管网滞留繁殖,引发局部化脓坏死。儿童好发于长骨干骺端,成人则多见于椎体和骨盆等松质骨区域。
急性期表现为突发高热、患肢剧痛及局部红肿热痛,患者常因疼痛拒绝活动患肢。慢性期可见窦道形成、脓液渗出和病理性骨折。脊柱感染可能出现神经压迫症状,如肢体麻木或排便功能障碍。
除典型症状外,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血培养可能检出致病菌。X线早期仅显示软组织肿胀,2周后可见骨质破坏;MRI可早期发现骨髓水肿,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对多发病灶定位敏感。
急性期需静脉使用敏感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钠注射液、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等,疗程通常持续4-6周。慢性病例需手术清创,去除死骨并置入抗生素骨水泥链珠。严重骨质缺损者可选择Ilizarov骨搬运技术修复。
未及时治疗可能发展成慢性骨髓炎、脓毒血症或病理性骨折。康复期应加强营养补充优质蛋白,适度进行关节功能锻炼。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外周血管病变患者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患者应保持患肢制动抬高,急性期过后逐步开始非负重活动。日常注意皮肤清洁,避免外伤感染。定期复查血沉和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观察有无复发迹象。出现不明原因骨痛伴发热时需及时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