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和湿疹的区别是什么

毛囊炎与湿疹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式三个方面。毛囊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红肿疼痛的毛囊性丘疹;湿疹属于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特征为对称性红斑、丘疹伴剧烈瘙痒。两者在病因、皮损形态、病程及治疗方案上存在显著差异。
毛囊炎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毛囊所致,常见诱因包括剃须刮伤、多汗潮湿或免疫力下降。湿疹发病与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免疫异常及遗传因素相关,接触过敏原、精神紧张或气候变化可能诱发。
毛囊炎皮损为孤立性红色丘疹或脓疱,中央贯穿毛发,触痛明显,好发于头皮、面部及大腿根部。湿疹表现为对称分布的红斑、丘疹或水疱,伴随渗出、结痂及苔藓样变,多见于肘窝、腘窝等屈侧部位。
毛囊炎多为急性病程,7-10天可自行消退或形成脓栓排出。湿疹呈慢性复发性,急性期以渗出为主,亚急性期出现鳞屑,慢性期表现为皮肤增厚、色素沉着。
毛囊炎通常伴局部灼热感或压痛,严重者可出现淋巴结肿大。湿疹特征性症状为阵发性剧烈瘙痒,夜间加重,搔抓后易继发感染。
毛囊炎轻症可外用抗菌洗剂,重症需口服抗生素。湿疹治疗需避免接触刺激物,急性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药膏,慢性期配合保湿剂修复皮肤屏障。
日常护理需针对性调整:毛囊炎患者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挤压皮损;湿疹患者需减少热水烫洗,选择无刺激保湿产品。饮食方面均需忌辛辣刺激食物,湿疹患者还需注意排查海鲜、坚果等易致敏食物。穿着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避免剧烈搔抓。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反复发作,应及时至皮肤科就诊进行真菌镜检、过敏原检测等专项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