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怎么检查

眼科编辑 医颗葡萄
12次浏览

关键词: #青光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主要通过眼压测量、前房角镜检查、视野检查、视神经评估和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等方式诊断。

1、眼压测量:

眼压测量是诊断青光眼的基础检查,使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或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常呈波动性升高,需多次测量以捕捉峰值。眼压持续超过21毫米汞柱需警惕,但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前房角镜检查:

通过房角镜直接观察前房角结构,评估房角开放程度。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特征为房角进行性粘连闭合,早期表现为虹膜根部前粘连,后期可发展为全周性房角关闭。检查需在暗室进行以诱发瞳孔阻滞,动态观察房角变化。

3、视野检查:

采用自动静态阈值视野计检测视野缺损情况。早期表现为旁中心暗点或鼻侧阶梯状缺损,进展期出现弓形暗点或环形缺损,晚期仅保留管状视野。视野检查需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进展,建议每3-6个月检查一次。

4、视神经评估:

通过眼底照相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评估视盘形态。典型表现为视杯扩大、盘沿变薄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视杯垂直径与水平径比值大于0.6具有诊断意义,神经纤维层厚度低于80微米提示明显损伤。

5、超声生物显微镜:

高频超声生物显微镜可实时显示前房角及睫状体结构,精确测量房角开放距离。对房角狭窄但尚未闭合的早期病例具有独特诊断价值,能清晰显示虹膜膨隆程度及睫状体位置异常,为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提供解剖依据。

确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后需定期监测眼压变化,避免长时间暗环境活动或使用散瞳药物。饮食宜选择富含维生素C和花青素的蓝莓、紫甘蓝等抗氧化食物,适度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屏气动作。日常注意用眼卫生,阅读时保持充足光线,睡眠时垫高枕头减少静脉回流。出现眼胀头痛等急性症状需立即就医,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不可逆视力丧失。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