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尿道里面痛是怎么回事

产后尿道疼痛可能由会阴撕裂伤、尿路感染、分娩器械损伤、激素水平变化、膀胱过度活动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镇痛处理、盆底肌训练、局部护理、调整饮水习惯等方式缓解。
自然分娩过程中可能造成会阴部或尿道周围组织撕裂,缝合后创面刺激尿道产生疼痛。轻度裂伤可通过高锰酸钾坐浴促进愈合,严重撕裂需配合红外线理疗,疼痛明显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镇痛药物。
产后抵抗力下降及导尿操作易引发细菌性尿道炎,表现为排尿灼痛、尿频尿急。需进行尿常规检查确诊,常用药物包括头孢克洛、磷霉素氨丁三醇等抗生素,治疗期间需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
产钳或胎头吸引器助产可能压迫尿道黏膜,导致局部充血水肿。通常产后3-5天自行缓解,疼痛持续者可采用硫酸镁湿敷,合并血尿时需排除膀胱损伤。
妊娠期高雌激素状态突然撤退,使尿道黏膜变薄干燥,敏感性增加。建议使用pH值5.5的温和洗液清洁,补充大豆异黄酮等植物雌激素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分娩后盆底肌松弛可能导致膀胱颈过度活动,排尿时尿道痉挛性疼痛。可通过凯格尔运动增强肌力,严重者需采用托特罗定等膀胱稳定剂治疗。
产后应穿着纯棉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避免辛辣食物刺激尿道。排尿后建议用温水从前向后冲洗会阴,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每天进行15分钟盆底肌收缩训练,采取侧卧姿势减少会阴受压。出现发热、血尿或疼痛持续超过1周时需及时就诊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