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有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再出血、癫痫发作以及低钠血症。
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常发生在出血后3-14天。血液分解产物刺激血管壁导致血管收缩,可能引发脑缺血甚至脑梗死。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加重或新发神经功能缺损。预防措施包括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必要时需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
急性或慢性脑积水均可发生,因出血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所致。急性脑积水多在出血后24小时内出现,表现为头痛加剧、意识水平下降;慢性脑积水则表现为步态不稳、尿失禁和认知功能减退。严重时需行脑室引流或脑室腹腔分流术。
发病后2周内再出血风险最高,死亡率可达50%以上。动脉瘤未处理是主要原因,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伴意识丧失。急诊处理包括控制血压、早期手术夹闭或介入栓塞动脉瘤。卧床休息和避免用力可降低再出血风险。
约20%患者会出现癫痫发作,多因出血刺激皮层或继发脑损伤引起。早期发作常在出血后24小时内,迟发性癫痫可能与脑梗死或脑积水相关。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需根据个体情况决定,发作时需及时静脉给药控制。
常由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或脑性耗盐综合征引起,多发生于出血后2-10天。严重低钠可导致脑水肿加重,表现为嗜睡、抽搐甚至昏迷。治疗需严格限制液体摄入,必要时补充高渗盐水,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和尿钠排泄量。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恢复期需特别注意饮食调理,建议采用低盐高蛋白饮食,每日钠摄入控制在3克以下,适量补充富含镁、钾的坚果和香蕉。卧床期间每2小时协助翻身预防压疮,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康复训练,从被动关节活动逐步过渡到坐位平衡练习。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监测每日尿量和体重变化。心理疏导同样重要,可采用音乐疗法缓解焦虑情绪,家属应学习识别头痛加重、肢体无力等预警症状,定期随访脑血管检查评估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