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泥沙结石引起胰腺炎怎样治疗

胆囊泥沙结石引起胰腺炎可通过解痉镇痛、抑制胰酶分泌、抗感染治疗、胆囊结石清除、胰腺功能保护等方式治疗。胆囊泥沙结石通常由胆汁淤积、胆道感染、代谢异常、胆囊收缩功能障碍、胆道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
急性胰腺炎发作时会出现剧烈腹痛,可使用山莨菪碱等解痉药物缓解胆道痉挛,配合哌替啶等镇痛药物控制疼痛。疼痛控制有助于减少患者应激反应,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能有效抑制胰酶分泌,减轻胰腺自身消化。常用药物包括奥曲肽,通过持续静脉泵入给药,可显著降低胰酶对胰腺组织的损害。
继发感染是胰腺炎常见并发症,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常见选用头孢三代抗生素联合甲硝唑,覆盖肠道菌群,预防胰腺坏死组织感染。
急性期控制后需处理原发病因,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可取出胆总管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彻底清除胆囊内泥沙样结石,防止胰腺炎复发。
急性期需禁食减轻胰腺负担,恢复期逐步过渡到低脂饮食。补充胰酶制剂如胰酶肠溶胶囊可改善消化功能,同时监测血糖预防胰腺内分泌功能受损。
治疗后需长期保持低脂饮食,避免油腻食物及暴饮暴食。规律进食可促进胆汁规律排放,减少胆汁淤积。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正常代谢,控制体重避免肥胖。戒酒对预防胰腺炎复发至关重要,酒精会直接损伤胰腺细胞。定期复查腹部超声监测胆囊及胰腺情况,出现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