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急性胆囊炎的常见病因是什么

急性胆囊炎主要由胆囊结石阻塞胆管、细菌感染、胆囊缺血、胆道寄生虫感染以及胰液反流等因素引起。
胆囊结石阻塞胆囊管或胆总管是急性胆囊炎最常见的原因。结石嵌顿导致胆汁淤积,胆囊内压力升高,引发炎症反应。长期结石刺激还可能造成胆囊壁增厚和功能受损。
肠道细菌如大肠杆菌、克雷伯菌等经胆道逆行感染是重要诱因。细菌通过十二指肠乳头逆流进入胆道,在胆汁淤积环境下大量繁殖,产生内毒素直接损伤胆囊黏膜。
严重创伤、休克或心力衰竭等情况可能引起胆囊壁局部缺血。血流灌注不足导致胆囊黏膜屏障破坏,组织缺氧状态下更易继发感染和坏死。
华支睾吸虫、蛔虫等寄生虫侵入胆道系统可能诱发炎症。虫体机械性刺激胆管壁,其代谢产物引发变态反应,同时可能带入病原微生物。
胆胰管共同开口异常时,胰酶可能反流入胆囊。胰蛋白酶激活后消化胆囊组织,造成化学性炎症,这种情况在胆胰管汇合异常患者中更为常见。
预防急性胆囊炎需保持规律饮食,避免长期空腹或暴饮暴食。控制高胆固醇食物摄入,适度运动有助于促进胆汁排泄。出现持续性右上腹痛伴发热时应及时就医,确诊后需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日常注意饮食卫生,彻底煮熟食材可降低寄生虫感染风险。肥胖人群建议通过健康方式减重,避免快速减肥导致胆汁成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