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和低血压的区别是什么

贫血与低血压是两种不同的健康问题,贫血指血液中红细胞或血红蛋白不足,低血压则是血压低于正常水平。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病因、症状及治疗方式上。
贫血主要由造血原料缺乏、失血或红细胞破坏过多引起,常见原因包括铁、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低血压通常与心脏泵血功能减弱、血容量不足或自主神经调节异常有关,如脱水、长期卧床或某些药物副作用。
贫血患者常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及活动后心悸,症状与组织缺氧相关。低血压则以体位性头晕、眼前发黑、晕厥为主,多因脑部供血不足导致,平卧后可缓解。
贫血需通过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浓度确诊,男性低于120克/升、女性低于110克/升可诊断。低血压依据血压测量值判断,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低于60毫米汞柱即为低血压。
贫血治疗需针对病因,如缺铁性贫血补充铁剂,巨幼细胞性贫血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低血压以改善循环为主,轻者增加盐分摄入和适度运动,重者需药物提升血压。
长期贫血可能导致心脏代偿性增大、免疫功能下降。严重低血压易引发跌倒损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长期灌注不足可能造成不可逆损害。
日常预防贫血需均衡摄入红肉、动物肝脏、深色蔬菜等富含铁和维生素的食物,避免过度节食。低血压人群应保持充足水分摄入,起床时动作缓慢,可穿弹力袜改善下肢血液回流。两者均需定期监测相关指标,症状持续加重时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