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增生和腰椎间盘突出如何区别

腰椎增生与腰椎间盘突出可通过发病机制、症状特点、影像学表现、好发人群及治疗方式五个方面进行区别。
腰椎增生是椎体边缘骨质异常增生形成的骨赘,属于退行性改变;腰椎间盘突出则是髓核突破纤维环压迫神经根,属于结构移位。前者由长期力学负荷或炎症刺激引发成骨细胞活跃,后者多因椎间盘脱水变性导致纤维环破裂。
腰椎增生早期多无症状,严重时表现为晨僵和活动受限;腰椎间盘突出典型症状为放射性下肢痛伴麻木,咳嗽时加重。前者疼痛局限在腰部,后者疼痛沿坐骨神经放射至臀部及下肢。
X线片可见腰椎增生患者的椎体边缘唇样突起,CT显示骨赘形成;腰椎间盘突出需通过MRI确诊,可见髓核脱出压迫神经根。骨赘在影像上呈高密度影,而突出的椎间盘表现为软组织信号。
腰椎增生多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与骨质疏松相关;腰椎间盘突出好发于30-50岁长期负重或久坐人群。前者进展缓慢,后者可能急性发作,体力劳动者发病率更高。
腰椎增生以缓解症状为主,采用热敷、低频电刺激等物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需解除神经压迫,轻症行牵引治疗,重症考虑椎间孔镜手术。前者治疗目标为改善功能,后者需解决神经根受压问题。
日常需避免久坐久站,睡眠选择硬板床,加强腰背肌锻炼如五点支撑法。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荷。急性期疼痛可使用护腰支具,但不宜长期佩戴。游泳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维持腰椎稳定性,避免提重物及突然扭转动作。定期进行腰椎伸展运动能延缓退变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