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紫癜和过敏性紫癜如何区分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单纯性紫癜与过敏性紫癜可通过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特征及预后五个方面进行区分。
单纯性紫癜多因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导致,常见于女性月经期或轻微外伤后,无免疫系统参与。过敏性紫癜属于Ⅲ型超敏反应,由免疫复合物沉积引发血管炎,多继发于感染、药物或食物过敏。
单纯性紫癜表现为下肢对称性瘀点或瘀斑,不伴瘙痒或疼痛,无系统症状。过敏性紫癜除皮肤紫癜外,常伴关节肿痛、腹痛、血尿,紫癜可凸出皮面并伴瘙痒,典型呈"四联征"表现。
单纯性紫癜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正常,束臂试验可阳性。过敏性紫癜可见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部分患者血清IgA水平增高,肾脏受累时出现血尿和蛋白尿。
单纯性紫癜病理显示毛细血管破裂伴红细胞外渗,无炎症细胞浸润。过敏性紫癜活检可见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小血管壁有IgA和补体C3沉积,具有诊断特异性。
单纯性紫癜呈自限性,1-2周自行消退且不留后遗症。过敏性紫癜可能反复发作,约50%患者出现肾损害,需长期随访尿常规和肾功能,严重者需免疫抑制剂治疗。
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饮食宜补充维生素C增强血管韧性,过敏性紫癜患者应记录饮食日记排查过敏原。观察紫癜形态变化及伴随症状,出现关节肿痛、腹痛或血尿时需立即就医。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紫癜部位,沐浴水温不宜过高。规律作息有助于改善毛细血管功能,女性经期可适当增加富含铁质食物预防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