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应如何治疗
消化内科编辑
医言小筑
关键词: #囊肿
消化内科编辑
医言小筑
关键词: #囊肿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可通过药物控制感染、内镜引流、囊肿切除重建术、肝部分切除术、肝移植等方式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通常由胆管发育异常、胰胆管合流异常、反复胆道感染、胆汁淤积、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合并胆道感染时需使用抗生素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甲硝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可有效控制细菌感染,缓解发热、腹痛等症状,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避免耐药性产生。
对于囊肿压迫引起的胆道梗阻,可采用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或支架置入术。该方式创伤小,能快速解除梗阻,改善黄疸症状,适用于高龄或基础疾病较多的患者。

完全切除囊肿后行胆管空肠吻合是根治性手术方式,可彻底消除病灶,预防癌变风险。手术需根据囊肿分型选择具体术式,术后需监测胆漏等并发症。
当囊肿累及局部肝叶或合并肝内胆管扩张时,需联合病变肝段切除。该术式能减少术后胆管狭窄概率,但要求精确评估肝脏储备功能。
终末期患者如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或癌变,需考虑肝移植。移植可解决胆道系统整体畸形问题,但面临供体短缺和长期免疫抑制治疗等挑战。

患者术后需长期随访肝功能,饮食宜低脂高蛋白,避免酒精及油腻食物。适量补充脂溶性维生素,定期超声检查胆管情况。出现腹痛、黄疸等症状需及时就医,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吻合口撕裂。婴幼儿患者需监测营养状况,必要时给予肠内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