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脏瓣膜手术 心脏瓣膜手术风险大吗

心脏瓣膜手术是通过修复或置换病变瓣膜以恢复心脏功能的治疗方式,手术风险与患者基础疾病、手术方式及术后护理密切相关。
心脏瓣膜手术主要分为瓣膜修复术和瓣膜置换术两类。瓣膜修复术适用于瓣膜结构轻度损伤,通过成形环植入或腱索重建等方式恢复功能;瓣膜置换术则针对严重病变,采用机械瓣或生物瓣进行替换。机械瓣耐久性强但需终身抗凝,生物瓣无需抗凝但可能存在二次手术风险。
手术适用于风湿性心脏病、退行性瓣膜病变、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导致的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病变最常见,可能伴随呼吸困难、胸痛、晕厥等症状。先天性瓣膜畸形若引发心力衰竭也需手术干预。
术前需通过心脏超声、冠脉造影等检查评估瓣膜病变程度,同时筛查冠心病、肺功能异常等合并症。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35%者手术风险显著增加。年龄大于70岁患者需综合评估手术获益与风险。
体外循环可能引发脑卒中、肾功能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5%。术中出血、瓣周漏等技术相关风险与手术团队经验相关。微创手术虽能减少创伤,但存在中转开胸可能。合并肺动脉高压者术后右心衰竭风险升高。
术后需监测感染、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机械瓣置换者需规律检测抗凝指标。康复期需逐步进行心肺功能训练,生物瓣置换者需警惕8-10年后瓣膜衰败。定期随访超声可早期发现人工瓣功能障碍。
术后饮食宜选择低盐高蛋白食物,避免加重心脏负荷;康复期可进行步行、太极拳等有氧运动,运动强度以不引发心悸气促为度;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出现发热或心前区疼痛需及时就医;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手术焦虑,家属应参与全程护理;长期服用华法林者需避免剧烈碰撞,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建立健康档案记录用药及检查结果,便于医生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