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的中医辨证分型有哪些

阑尾炎在中医辨证中主要分为气滞血瘀型、湿热蕴结型、热毒炽盛型、脾虚湿困型和寒凝气滞型五种证型。
多因情志不畅或饮食不节导致气机阻滞,瘀血内停于肠腑。表现为右下腹固定刺痛、拒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治疗以行气活血为主,可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针刺足三里、阑尾穴等穴位。
常因过食肥甘厚味,湿热内生,蕴结肠道所致。症见发热口渴、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腻。治疗宜清热化湿通腑,方用大黄牡丹皮汤加减,可辅以薏苡仁、冬瓜仁等利湿食材。
多由湿热久蕴化火成毒,或外感热邪入里化毒引发。临床可见高热不退、腹痛剧烈、全腹压痛反跳痛等急重症状。需急用黄连解毒汤配合外敷金黄散,必要时需中西医结合处理。
多见于体质虚弱或病程迁延者,脾失健运致水湿停滞。表现为隐痛绵绵、食欲不振、大便溏薄。治疗以健脾渗湿为主,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可配合艾灸神阙、关元等穴位。
因寒邪侵袭或素体阳虚,寒凝气机所致。症见腹痛遇冷加重、得温则减,舌淡苔白。宜温阳散寒行气,方用附子理中汤配合吴茱萸热敷腹部,饮食忌生冷。
中医治疗阑尾炎需严格把握适应症,急性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应及时手术。缓解期可配合食疗,湿热型宜食绿豆薏米粥,脾虚型可用山药莲子羹。适度练习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式,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规律作息,注意腹部保暖,发作期间禁食油腻辛辣,恢复期逐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定期复查血常规及腹部超声,出现发热腹痛加剧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