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供血不足与脑血栓有什么区别

脑供血不足与脑血栓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发病机制、症状特点及危险程度三个方面。脑供血不足是脑部血流暂时性减少导致的缺氧状态,脑血栓则是血管内血栓形成造成持续性血流中断。两者在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
脑供血不足多由脑血管痉挛、血压骤降或颈椎病变压迫血管引起,属于可逆性血流动力学改变。脑血栓则源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血小板聚集,或心房颤动导致的心源性血栓脱落,形成永久性血管阻塞。前者血流减少为暂时性,后者血管堵塞为持续性。
脑供血不足表现为突发性眩晕、视物模糊或肢体麻木,症状通常在24小时内完全缓解。脑血栓会出现持续性偏瘫、失语或意识障碍,症状超过24小时不缓解且可能进行性加重。前者症状呈一过性,后者多遗留神经功能缺损。
脑供血不足在CT或MRI检查中无梗死病灶,仅见灌注异常。脑血栓可显示明确的责任血管闭塞及对应供血区脑组织坏死灶。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早期脑梗死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脑供血不足是脑卒中的预警信号,1年内卒中风险增加3-5倍。脑血栓本身即属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可能并发脑疝或肺部感染等致命并发症。前者需积极干预预防卒中,后者需紧急再通治疗。
脑供血不足以改善循环和危险因素控制为主,常用药物包括尼莫地平、倍他司汀等血管扩张剂。脑血栓需在时间窗内进行静脉溶栓或取栓治疗,药物涉及阿替普酶、替罗非班等抗栓制剂。前者侧重预防,后者强调急救。
日常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增加深海鱼类摄入以补充ω-3脂肪酸。建议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以上。严格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指标,戒烟限酒。出现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卒中预警症状时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静脉溶栓黄金4.5小时时间窗。颈椎病患者应避免突然转头动作,睡眠时选择高度适宜的枕头。